返回 常见问题
清明时节雨纷纷
QINGMING
清明时节雨纷纷
路上行人雨断魂
借问酒家何处有
牧童遥指杏花村
清明节又叫踏青节,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也就是冬至后的104天,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你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吗?下面告诉大家。。。。。
扫墓祭祖
铲除杂草,放上供品,于坟前上香祷祝,燃纸钱金锭,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,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。
踏青
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,郊外远足,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,这种踏青也是春游,古代叫探春、寻春。其含义,就是脚踏青草,在郊野游玩,观赏春天的景色。
插柳
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,民间有折柳、戴柳、插柳的习俗。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,可拿在手中把玩,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,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、屋檐上。谚语有"清明不戴柳,红颜成皓首""清明不戴柳,死后变黄狗"的说法,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。
放风筝
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。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,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,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,病痛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。后来,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。
蹴鞠
蹴鞠的表演性竞技。到了清代,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,就所剩不多了。
游乐、牵钩、荡秋千、射柳、斗鸡、蚕花会都是清明节的习俗之一;
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受汉族文化的影响,中国的满族、赫哲族、壮族、鄂伦春族、侗族、土家族、苗族、瑶族、黎族、水族、京族、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,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,但扫墓祭祖、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。
广东卓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